最新消息:去西塘旅游网主打全国风景介绍,全国地图查看!

办一所全心支持儿童成长的学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办学文化解读

旅游日记admin6浏览0评论
办一所全心支持儿童成长的学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办学文化解读


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苏州一日游最佳景点)

办一所全心支持儿童成长的学校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办学文化解读

一、学校简史

1

吴霄

2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创建于1911年,当时名为南京市第二区游府西街国民学校。学

校从创办之日起就积极传播民主、进步思想,实施《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遵循“军国民教育”

为首的五育理念(蔡元培提出),为中华之崛起培养孩童,成为南京比较知名的学校之一。

小学。1984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提出把学校建成“文明校园、学习

乐园、生活家园”,多次被江苏省教育厅表扬,并召开现场会推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经验。

1994年,学校提出科研先导,成为当时唯一一所获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的小学。2011

年,学校提出“儿童成长支持计划”,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少儿议事院”“梦

想舞台”“游友书院”“今天我主讲”等成为儿童喜爱的项目。2017年,学校在全省率先推

行“周三自主作业日”和“综合实践月”等教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和全员

运动会,成为南京唯一一所参加全国C20慕课联盟的小学。学校于2017年获评全国课后

服务示范点以及“中国好老师”全国基地校。2016年至今,学校作为优质资源领衔校在南

京市江宁区、溧水区、浦口区开办4所分校,秦淮区内有8所联盟学校。

二、核心理念

成长支持

三、文化主张

求真

197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并于1980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实验

40

四、文化名片

(一)人物系列

·有影响力的校长

蒋心仪。1946年秋季至1949年春季担任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校长。当时的教育管理部

门拨付的修建经费极少,教学装备也仅仅发给

了三十套课桌椅,远不能满足正常开学的需要。

她积极开动脑筋,想尽办法筹措办学物资。几

经周折,学校总算如期开学。

学校开学后,蒋心仪发动成立了“家长联谊

会”,会上推举了七位家长为“家长联谊会”委

员,请他们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这一创新举措

对学校办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复学之初,她还

考虑到学生不能全日制就读的问题,积极推行

了二部制,分上下午班,就读人数慢慢增加起

来。1946年秋,学校办了6个班,1947年秋就增

加到12个班。到了1948年秋季,则发展到20

个班级。全校共有学生约千名,教员40多位,

一个较大办学规模的游府西街小学正式成形。

在她的努力下,校园环境也逐渐改变了面貌,房

顶从白铁顶改为油毛毡,最后铺了瓦,空洞洞的

窗户也都装上了玻璃。空旷的场地变成运动

场,设置了跷跷板、滑梯、攀竹、独木桥等运动器

材。校门处竖起葡萄架,每个教室门前都有小

型花圃,沿校园围墙栽植了大树,一个美丽的校

园初具雏形。

林慧敏。南京市名校长,1994年至2010年

担任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校长。任职期间,她

清醒地认识到,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

望,只有他们具备了优秀的综合素质,国家才能

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她倡导“不仅为学生的

六年着想,更为他们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

加强“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家园”的学校文

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与

沃土。

学校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

了各种社会压力,林慧敏从来没有动摇,更没有

退缩,而是坚定不移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

道路上奋力前行,创造了很多不俗的成绩。学

生把课内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又把课外实践中

的收获带入课堂,不仅学活了书本知识,同时在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取得诸多成果。这一切

使家长对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态度有了明

显的转变,他们从开始的不信到半信,后来又从

相信到坚信。

语国际推广基地和华文教育基地学校。这是林

2007年,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被批准为汉

慧敏一直坚持以国际化视野来办学、重视教育

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写照。

万代红。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南京市

名校长,“行知奖”获得者,2010年8月至今担任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校长。10年来,伴随着国

家“十二五”“十三五”的建设步伐,万代红主持

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并在“十三

五”期间深入研究推进。在此基础上,学校的各

项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既是教育使命也是教育智慧。

2011年,万代红提出对儿童的

“儿童是我们的,

“成长支持”

我们是儿童的,我们与儿童共成长”成为全校教

师共同的教育行动理念,“四项关注”(关注每一

个,关注每一天,关注第一步,关注第一次)“、五

大行动”(儿童成长校园环境优化行动,儿童课

程开发行动,儿童课堂革新行动,儿童创意生活

行动,儿童家庭亲子行动)也成为游府西街小学

的重要标志,而课程则成为实施“儿

童成长支持计划”的主要抓手。她提出建设“成

长支持”课程体系,通过整体架构、科学开发、精

41

“儿童成长支持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成长支持”

细管理、多元评价等实现课程对儿童成长的支

持。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她主张将“成长支

持”课程分为三类: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选

择性课程。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在重视国家课

程的优化实施基础上,着重于拓展性课程和选

择性课程建设。特别是选择性课程,分为必修

和选修两类,其中校本课程和主题节日课程是

必修课程,“快乐星期三”社团课程是选修课程。

万代红提出让每一个课堂都成为儿童成长

的生命场。她倡导打造“支持性课堂”,这正是

课堂支持儿童成长的最本质追求。“支持性课

堂”以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力为中心,以教师的

教育智慧、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为支撑。2012年

起,万代红在全国率先引入“慕课”理念,构建

“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将“支持”的内涵向课

外、校外延伸。

学校丰富的、科学的、充满活力的办学经验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基于此,在万代红的组

织下,学校出版了“成长支持”系列丛书,分《走

进儿童世界的语文课堂》《儿童成长的多元支

持》《放飞梦想的英语课堂》《与数学共成长》《多

彩成就精彩》五卷,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同

时,她还著写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学习》一

书,该书被中央电教馆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

学校经验丛书收录。这些丛书从不同学科、不

同领域全面总结了学校多年来的办学经验,为

游小人进一步思考如何推陈出新做了铺垫。

万代红不仅延续与发展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理念,推动了学校新百年办学大业的发展,还积

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区域推进教育均衡的过程

中贡献着游小人的光和热。2011年以来,学校

与南京市火瓦巷小学、双塘小学等学校建立联

盟。在江宁、溧水、浦口等地开设分校,积极放

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不遗余力地进

42

行教育帮扶工作,上述学校均已成为所在区域

的优质学校。

·有影响力的教师

黄桂兰,1951年起供职于南京市游府西街

小学。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获金质

奖章),被省妇联评为省三八红旗手。1985年

被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她主张课

堂要尊重每一个儿童、激励每一个儿童、成就每

一个儿童,通过亲近儿童、亲近生活、亲近母语,

在情景引导、体验活动中培养儿童说话、写话和

阅读理解能力。

田小华(现名田世华),1985年至2009年供

职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曾任校党支部副书

记。她曾担任南京市“陶老师热线”接待员14

年,被评为全市“十佳志愿者”,荣获全国无偿献

血奉献奖金奖。1992年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

范”,1998年当选全市首批师德标兵、南京市优

秀共产党员标兵、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2000

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师德模范。

顾维平,1981年8月至2017年6月供职于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江苏省特级教师,曾获

得全国模范教师、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她倡导“参与式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她致力于汉语的国际推广,参与小学语文教材

编写。

聂永春,1982年8月至2007年8月供职于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现任南京市秦淮区教师

发展中心副主任,兼任全国现代教育学术委员

会委员,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特级

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

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曾获南京市斯霞

奖,获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

号。她主张在教学中努力营造美趣环境、诱导

探索体验、激活创新思维,在多种学习方式中培

养学生学科素养。

倪晨瑾,1991年7月至今供职于南京市游

府西街小学,现任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

分校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

委员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实践

课导师,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优

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首届基

础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南京市首届名师工作室

主持人。她主张教师要用自身活力感染带动学

生,提升认知内驱力、启迪思维活力、锤炼体育

品格。

查静,1996年8月至今供职于南京市游府

西街小学,现任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教导处主

任。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2019年被评为全

国模范教师。曾获得南京市斯霞奖、南京市五

一劳动奖章等。她努力追求情、趣、理和谐统一

的语文教学境界。

·有影响力的班主任

邵良俊,1985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学院,工作

36

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年,担任班主任36

年。

感动江苏教育人物

2007年至今供职于南

——

2020

优秀教师”

最美班主任”

奖章,1992

获得者。

年获南京市

1995年荣获

“行知教学

“全国

奖”,1996年获“陈香梅女士奖”。

戴玲,自1988年工作以来,担任班主任已

33

学。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年。2005年至今供职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

2015年获评南京市

优秀班主任。

·有影响力的校友

陈维亚。出生于1956年7月,1963年9月

至1969年7月就读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中国当代编导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

席、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2008

式副总导演;

年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

2010年第16届广州亚洲运动会

闭幕

开、闭幕式总导演;2014年第二届南京青年奥

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总导演;2018年第18

届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杭州接旗仪式表演《向

往》艺术总监;执导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获得

极大成功,荣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金质

奖章。

张常宁。出生于1995年11月6日,2002年

9

学。中国女排运动员,

月至2008年7月就读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

司职主攻。早年为沙滩

排球选手,其后改打室内排球。2015年入选女

排国家队一队,随球队获得过女排世界杯冠军

及奥运会冠军,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一位不满

20

2016

岁就作为主力队员拿到世界冠军的主攻手。

2016

年随中国女排获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

球队历史上首个全国联赛冠军

—2017赛季,张常宁所在的江苏女排夺得

。2017年8月

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成年组女排冠军。2017

年9月9日,在女排大冠军杯第四轮比赛中,提

前一轮夺冠,也是时隔16年再夺大冠军杯冠

军。2017年9月26日,张常宁荣获2016—2017

中国排球联赛最佳发球和最有价值球员奖。

2019

24

佳主攻奖。

日,

获得

9月

2020

29日获世界杯冠军。2020年12月

2018

2021

1月,

中国女排超级联赛最

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

大代表。2018年8月,入选2018福布斯中国30

岁以下精英榜。

(二)教改系列

·有影响力的管理

率先试点校长负责制。游府西街小学早在

1984

进行学校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在管理中

年就在全市小学中率先试行校长负责制,

充分体现“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管理思想,注

43

重人的自觉、自律和自我实现。理顺了学校里

的党政关系,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

校的贯彻落实,使校长及其他行政领导的作用

得到充分发挥,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工

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学校逐

步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

较强导向作用的、能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人事

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

提倡儿童自主管理。儿童的自主管理体现

了生本教育和“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支

持儿童在自我管理中成长,就是顺应儿童成长

之理,支持儿童、成就儿童。在发展素质教育的

背景下,学校以“支持”的理念和行动,形成了学

生自主管理的工作特色。“我的课程我选择”“我

的作业我布置”“学校活动我做主”“我的班级我

来管”,支持理念下的儿童自主管理,将研究儿

童视为自主管理的前提,支持儿童与事物发生

直接联系,使儿童获得了直接经验,提升了实践

智慧,转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自立的意识和能

力,是尊重儿童主体性的素质教育。

建立名师工作室。在教师队伍培养中坚持

“三同原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

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关注内驱力,让每个人

都想发展自己;落实执行力,让每个细节都落到

实处;提升文化力,让每一股力量都能凝聚到一

起。尊重教师人格,借助名师工作室,关注教师

专业发展。

·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重视教育的国际交

流,积极探索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智慧。1996

年,学校与澳大利亚格兰德尔小学开展友好交

流并成为友校。20多年中,学校与澳大利亚、

英国、芬兰、美国等国家的20多所学校建立了

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师生间的互访活动。学校

44

先后在澳大利亚爱斯鹏德尔花园小学和英国曼

彻斯特奇特汉姆小学建立海外孔子课堂。2008

年,学校创办了“小学汉语国际推广友好学校合

作组织”,并举办了多届国际论坛。广泛开展国

际友好学校合作,已经成为学校开展汉语推广

的亮点。

·有影响力的教学改革

展智能,

1985

立足未来”

年学校提出

的教学理念。从此,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打开了

教学改革新局面。“运用电教手段,

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验成果获全国教

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成

果一等奖;“小学反思性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

成果获“十五”社科联优秀成果二等奖;“基于网

络环境,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获中

央电教馆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报》

整版刊登报道《游小,永远走在小学教育改革的

前头》,介绍学校在教育改革方面做出的探索和

取得的成绩。

“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在于坚守儿童中

心,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科学的学习策

略,凸显学科的独特气质,把握好课堂支持要

素,形成深度学习课堂范式。如语文学科的项

目驱动“同学”课堂,英语学科的具身体验“同

学”课堂,数学学科的问题驱动“同学”课堂等。

其一般流程以预设与生成相结合为主导思维,

沿着“找起点—定基点—搭支点—促提升”的路

径展开。“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支持儿童观

察、支持儿童发现、支持儿童探索、支持儿童体

验,让儿童学会自主学习,为儿童终身学习

奠基。

减负增效的落实更离不开评价变革。自我

评价工具使用、免试生制、积分银行、行动档案

袋等,用评价引导学习过程;“周三自主作业

“减负增效”

日”,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无数“可以”成

就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学期中的快乐实践

月,把学生从书面考试中解放出来,整合多学科

任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亲近社会;一年级取

消纸笔考核,开展综合性活动,寓考于乐。评价

方式的变革,引领儿童走进全新的学习实践,实

现知行合一。

五、学校课程

(一)“红领巾”德育课程

这里是鲜活的思想教育阵地,也是儿童自

己的课程场。这里的每一个主题设计、每一个

活动规划、每一个展板制作都是他们自己完成

的。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给低年级的小弟

弟、小妹妹上队课;全校开展主题队会日活动,

组织队干部竞选,宣传优秀学生事迹,学生轮流

宣讲红色故事,有时还会邀请战斗英雄、社区主

任、退休教师等讲述成长故事……“百节党课致

敬百年大党——师生共上党史课”等主题活动

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二)“生活家园”劳动课程

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学校立足于儿童

生活世界常见的劳动工作,从衣食住行等方面

做了主题设计,让他们每个月完成一个项目,如

低年级穿校服、理书包,中年级做美食、洗衣服,

高年级清理卫生间、厨房等。一到六年级72个

月完成72个劳动项目,掌握72个生存本领。此

外,学校还开设了一系列有趣的劳动实践课程,

种植、厨艺、木工、缝纫等,这些课程成果获得了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1+N”体育课程

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擅长的体育运动,了

解一些基础的运动项目,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

习惯。学校聘请专业教练加入体育教师团队,

按年级为学生准备了人人都要体验的足球、排

球、乒乓球、柔道、游泳这五个专业体育技能训

练,以及由学生自由选择的14个体育项目的

学习。

(四)“小松树系列”艺享课程

“小松树”合唱团是学校的名片,也是学生

最神往的地方,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曾唱响

维也纳金色大厅、登上中央电视台,斩获全国、

省、市、区各类合唱大赛一等奖,被评为南京市

中小学优秀艺术团。“小松树”话剧团、“小松树”

舞蹈团、“小松树”乐器组、“小松树”广播站、“小

松树”水墨厅、“小松树”动漫社、“小松树”民艺

坊等带领学生畅游艺术海洋,懂得欣赏美、体验

美、运用美、享受美。

(五)“梦想舞台”创意课程

激发儿童创造力最需要的是舞台,学校为

学生提供了“梦想舞台”创意课程,“创意变变

变”“校园吉尼斯”“机器人世界”等活动各具特

色。其中,“创意变变变”的表演走进央视舞台,

《熊猫环游世界》《北极冰山》等节目获得

了最佳创意、最佳表演、最佳故事等奖项,游府

西街小学也成为全国唯一一所由中央电视台少

儿频道录制“看我72变”专场的学校。

六、景观

校园内原样复建了一段六朝时期的宫城城

墙。依托这段复建的城墙,学校打造了一条“求

真路”。这条路由诸多书法名家的一百个“真”

字铺就而成,集行、楷、隶、篆、草于一体,求真路

的一头,是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女

士亲笔题写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幅题

字与“求真路”一起,和学校南门的“求真石”遥

相辉映,激励全校师生传承文脉,追求真理,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45

《饺子》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