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去西塘旅游网主打全国风景介绍,全国地图查看!

南锣鼓巷导游词12篇

旅游日记admin17浏览0评论
南锣鼓巷导游词12篇


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杭州黄龙洞景区门票价格)

南锣鼓巷导游词12篇

南锣鼓巷导游词1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

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

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

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

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

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

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 热,月均气温2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

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

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

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

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 “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

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

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0___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

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

1220___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

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

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

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1420___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

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___年建成,1420___

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

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

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

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

如画。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

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

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

庙、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和1920___年

“五四”运动等众多史迹纪念地,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

南锣鼓巷导游词2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

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

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而如今,在南北向的主巷以及相

串联的东西两侧的胡同里,云集了上百家别具特色的小店,咖啡馆、创意小店、特色酒吧、

民俗工艺品店以及美食餐厅等。即延续着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又点缀着时尚的元素。南锣

鼓巷以其独具一格的复古时尚、国际接轨的先锋时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25

处必去之地。古老的四合院与尽情挥洒个性的各色小店,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此徜徉。

漫步南锣鼓巷,你不仅会惊讶于在城中心还有这样的“桃源”,更会惊艳于它的时尚,

它的旧貌与新颜完美结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古老文化

与时尚竟可以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白天感受胡同街景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夜晚则可以游

荡在独具个性创意的小店,或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或打开肚子吃遍美食小吃、或尽

情融入时尚先锋的自我放纵。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

锣鼓巷又给找了回来。

南锣鼓巷导游词3

到了北京,南锣鼓巷不可不游。由极其挑剔的美国《时代周刊》精心挑出来的、让你

不得不去的少数好玩儿的地儿之一,就有南锣鼓巷,要是不去一趟,还真对不起自己。

于是10月27日下午趁空到地安门附近小时住过的的油漆作胡同和厂桥胡同怀旧一

番、眼眶湿润一阵之后,不顾天色渐黑,腹中饥饿,又赶往附近据称是唯一完整地保存着

元大都里坊风貌、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的南锣鼓巷看看。

南锣鼓巷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北京鼓楼与地安门之间。实际上南锣鼓巷

是个大胡同群,其主街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相连,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

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这里在绝无仅有的北京胡同原貌的基础上,又冒出风格百变的各

色时尚小店、酒吧、咖啡屋、食肆,以致在近几年,已经逐渐取代三里屯和后海,成为北

京新的时尚地标。

有一篇__这样形容南锣鼓巷:“门外是古老中国胡同的往日尘烟,门里是熟悉的蓝山

咖啡和杜松子酒。似有似无间,你仿佛在古今交错的时间里徜徉,在中西合壁的空间里感

受传统与时尚的激情碰撞。就是这般矛盾,却又难以置信地和谐。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北

京可以如此悠然。”其实归纳起来,现在的南锣鼓巷就是个土洋结合、中西结合、新旧混

血的混搭。

南锣鼓巷周边的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帽儿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

胡同、雨儿胡同、秦老胡同、寿比胡同、黑芝麻胡同等地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

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名人府

邸比比皆是:僧格林沁王府、段祺瑞与靳云鹏旧宅、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可园、末代皇后婉

容的娘家、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齐白石住宅......这些老房子浓缩了厚重的中国历史,有

着最地道的北京味儿,加上南锣鼓巷主街时尚繁华的新元素,使得海内外游客都爱来此“迷

失北京”。

南锣鼓巷主街约一华里半长,我在里边“迷失”了有两个小时,天黑黑的,周边胡同

那些名人住过的府邸也去不了。忽然想起还有一件天大的事没办:老北京最正宗的爆肚、

炒肝、豆汁、焦圈还没尝过呢,于是赶紧出了巷子,搭车直奔鼓楼附近的姚记炒肝店而去……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不

是那天恰好伴随着涟涟星光,如果不是在带着一丝丝微风的弄堂,如果不是误打误撞闯入

了你的怀抱,我怎么会遇见你——南锣鼓巷。

听说到了南锣鼓巷,一定要去颇负盛名的“文宇奶酪店”尝尝鲜,享受唇齿味蕾被鲜

奶的嫩滑清香纵情裹挟的舒畅感。这家店面并不大,10平米左右,能同时招待12名顾客

的样子。纵观整个店面,很小却很精致。店面很小,名声很大,慕名而来的顾客倒不少,

所以经常要等位,眼前犹如长龙一般的队伍让我不得不感叹自己真是“龙的传人”呢。走

进这个店面,耳畔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白色的墙壁,整洁的桌子,一盆盆茉莉散发着清香,

沁人心脾。旅途劳累的我们似乎都因为这一缕缕清香而变得愉快、轻松起来。一份小小的

双皮奶端上了桌,乳白润滑,浓郁的奶香扑鼻,我忍不住“下口”了。入口嫩滑,再细细

品尝,浓浓的鲜味中还伴随糯米与红豆的微甜,甘美清爽,畅快无比。

“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更需要真诚的交流,其实旅行本身就是一种深沉的交流。”这

样耐人寻味的词句,出自南锣鼓巷的一间酒吧。当你读到这番动人的词句,你一定会驻足,

并且带着几分好奇,但无须太过讶异,南锣鼓巷的酒吧就是靠这样一种姿态,一种特立独

行的姿态深深吸引着南北的过客。不得不说,南锣鼓巷中的酒吧带着一种清冷,坐落在繁

华之中却有遗世独立之感。被一圈圈爬山虎缠绕而上的酒吧入口,沙哑的歌喉在轻轻地诉

说,我们打歌声里缓缓走过。仿佛听见了七百多年的悠悠历史,一种古老怀旧的情愫顿时

漫溢开来。

一路走来,看见各种形制厚重深邃的府邸,路边吆喝卖兔儿爷的胡同大叔,橱窗里穿

着漂亮礼服的彼得兔,小小的店面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露台上摆着的一排排的“酒墙”,

阳台上的青砖红瓷,四合院里别具风味的咖啡厅……徜徉这片老北京街巷,穿越条条胡同,

我感受到了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老北京风情,它淳朴而深邃,热闹却又透着宁静古雅。

生命中这场美丽的遇见——南锣鼓巷,如果恰似那终将逝去的.“昨夜星辰昨夜风”而

成为我生命中的那个昨天,那就让我拿起笔,记录下我心中的这幅画卷吧。

再见了,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导游词4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

“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

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

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

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

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

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

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后鼓楼苑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东边的8条胡

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

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

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里

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

“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

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

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

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

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南锣鼓巷导游词5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

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

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

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

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

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近几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

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

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

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南锣鼓巷导游词6

北京的秋天是大家公认的最美的季节,没有了阴霾和闷热,一切变的清澈。仰起头你

能看着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流动、流动,一直飘到你想送去祝福的远方的朋友那里!

西山的红叶是北京秋天最美的景致之一,但观赏红叶还要等到深秋季节呢,美丽的风

景总是转瞬即逝,深秋的红叶可以等待,秋阳下京城古巷的特别韵味是可遇不可求啊,不

要让这美丽的秋色从指尖滑过,今天就跟着俺来到京城最古老的街巷之一,也是我国唯一

保存完整的元代胡同院落区——南锣鼓巷。

你听南锣鼓巷这名字就觉得热闹吧。可不是吗,据说从明清以来,南锣鼓巷已经是“富

人区”,住着些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现如今作为京城胡同的热门景点,许多的院落和房

屋都就用了街店或酒吧,使其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京城的又一条酒吧街,不过此次

俺是来享受秋阳下的南锣鼓巷的,至于月色中的南锣鼓巷赶明儿有机会再领略吧。

虽然此时到南锣鼓巷南来北往的人不少,但她却不像前门大街那样的喧闹,住在胡同

里的人依旧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事,像俺一样的游客们则充满好奇地从巷子的这头一扇门

挨着一扇门地走到巷子的那头。

秋色中的太阳是暖洋洋的,秋阳下的南锣鼓巷是安逸的,自然的像缓缓的流水。街道

两边街店中的物品时空交错、五花八门,但脱不了京城的时代气息,相信不同的人在这里

找到了不同时代的回忆和感受。

朋友啊,当你走过南锣鼓巷之后,一定也会不由自主地被什么触动一下吧……

南锣鼓巷导游词7

南锣鼓巷是中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

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

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

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它紧邻皇城,是历朝皇族、名流的聚居处,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

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都曾居住此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北京规划最大、

保存最完好、品级最高的四合院建筑群。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

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千年的风雨,也不过如胡同里的大槐树,枯

荣交替,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南锣鼓巷导游词8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x。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

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

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

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

元南锣鼓巷图1代,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

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

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南锣鼓

巷也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

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

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

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

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中

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

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

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

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

曾叫罗锅巷,乾隆20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

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

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

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

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

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

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

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

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南锣鼓巷导游词9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

的民间色彩。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

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占地约一平方公里。是元大都的中心区。

南锣鼓巷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

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

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

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

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按照中国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南北的

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

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

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

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

的城市标志。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

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

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在元代,

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

这些胡同宽阔、笔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时代胡同的原貌。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

一时代坊内的布局。根据历史记载,在坊的制度下,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宋以后,

坊的制度开始解构,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能说,在元代,这个过程,已然彻底结束,

最明显的证据是,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在那时均没有称谓,说明大都的城市单元依然是坊,

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胡同。至今,这一带的胡同里,基本没有商业设施,只是

在两坊之间的南锣鼓巷内设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遗风。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

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

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

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

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

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

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

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

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

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

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秦老胡同35号是晚清时期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建有假山、亭台、池榭,还

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这座花园称绮园,至今还有刻石流传下来。帽儿胡同11

号为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所建。分三路。东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园,西路是住宅的主体部

分,总共有五进院落。中路的花园,是著名的可园,北京最美丽的私家园林。与绮园不同,

可园分前后两园,前园的北面构有一座秀丽的建筑,其东是爬山游廊。后园则槐香满园,

极为幽静。

南锣鼓巷地区的历史深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国,代有人出,而

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遗踪。

在今南锣鼓巷65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在明的崇祯时期,洪承畴

做过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降清,做了招抚南方,经略五省的大学士,帮助清人敉平

了江南。据《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唯府门外

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这个府后门即今65号,院内的北

房尚好,据说是原物。

南锣鼓巷导游词10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

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

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

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

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

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

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

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

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乾隆十

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

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

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

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

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

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

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

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

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

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

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

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 南锣鼓巷是"后市"

的组成部分。元代,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 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

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 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

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称为"

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

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

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

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

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

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

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

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

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

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

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

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

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

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

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

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

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

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南锣鼓巷导游词11

游过南锣鼓巷的人大都会用这样几个字来形容它“有感觉!”感觉是触动心灵的东西,

是再多的珠光宝气也无法匹敌的。西单王府井带给人们的是数字上的震撼,而它带给大家

的是记忆的回温。感情是买不来的,但感情也是人最难割舍最放不下的,感觉南锣鼓巷“卖”

的最多的就是感情。它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能让人的某份感情找到寄托。

像“一朵一果”中被那些天南海北的游客留下的句子,不管是对未来的祝福还是让人

唏嘘的对往事的回忆,都带给人一份感动。我也忍不住写了一张,看着快被贴满的墙壁和

书橱,看着那么多心里最放不下的那份感情,让人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这个世界“多情

人”还是比较多的。

除了那些小纸条外,还有一个触动我的就是店里老板写给女儿的那本成长纪念册。看

着一张张抓拍下来的小孩子的照片,读着父母给孩子的话,心里暖暖的。两个孩子一个叫

朵朵,一个叫果果,一朵一果就是个温馨的小店。

店门口贴了对联,一边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一边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虽然不是

一个出处,也不押韵,但带着一种落寞与历经沧桑后的淡定,鼓励着人们带着心中那份永

不消逝的美好,继续前行。即使前方袭来寒风冷雨,也有最初的感动温暖着你。我想起来

了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南锣鼓巷导游词12

“呵呵,今天一定要好好的玩一回。”“嗯,对,不能空手而归的!”“就是,就是,

不能白来一趟!”“那你们可要看好自己的钱,小心花完了回不去了,那里听说很贵的!”

“呵呵呵!”这一席话便出自我们四个女生之口。这一次的目的地便是“传说”中的南锣

古巷。到了车站来来回回的坐了几趟公交才到了目的地。

我们四个女生走在小巷中,感受着古巷的魅力与气息。没有高楼大厦,长宽公路,只

有由红砖砌成的小四合院,狭窄的小巷。行了几步便到了南锣鼓巷。我们从左边开始,只

要是开着们的店我们基本都逛了一遍。

听说这里有一家全国最好吃的奶酪店。我们便慕名而来。我们早早的就在店门前排队,

随着开门时间的一点点离近,人也随之多了起来,门口已排成了长龙。当我们走进店中,

发现这里并不像其它家店,没有过多的装饰,没有漂亮的墙纸,只是一个柜台,一个电冰

箱两张桌子,外加8个椅。当然有一样和其它家是相同的,那便是价格贵得出奇。一小盒

奶酪10元钱,两片奶酪卷10元钱。就这样20元钱便从我们的手中飘走了

我们四个女生肩并肩手里捧着奶酪走在古巷中。午后的阳光撒在我们的身上,十分的

惬意。看看身边的三位好友,突然让我发现3年时间过的好快,再有一年,我们便会各自

分开了,奔向自己的理想,时间在每个人的身上留下了印记,那个印记便是成长。我们都

长大了,为了学习在不停的努力,没有当初那单纯的想法。好想好想我们四个就这样肩并

肩的走下去。

南锣鼓巷,一次难忘的旅行……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