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去西塘旅游网主打全国风景介绍,全国地图查看!

hypoDD精定位使用方法--以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地震为例

旅游日记admin10浏览0评论
hypoDD精定位使用方法--以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地震为例


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旅游线路设计毕业论文)

35

卷第

10

2019

5

甘肃科技

Vol.35

No.10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y.

2019

hypoDD

精定位使用方法

2016

1

21

日青海门源地震为例

王树旺

尹欣欣

(甘肃省地震局

甘肃兰州

730000

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地震学领域常用的地震位置精定位方法

hypoDD

精定位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相对定

位方法

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另外

利用该方法以

2016

1

21

日青海门源

MS6.4

级地震序列为例

进行了地震精

定位研究!精确定位结果与原始定位结果比较发现

精定位后的震中位置更加集中

并呈条带状分布

与现场烈度保持

了一定的相似性,

震源深度集中于

8KM

16KM

附近区间

相比原始定位结果更加收敛°

关键词

双差定位;地震序列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

中图分类号

:

P315

1

概述

地震定位一直是地震学最经典

最基础的问题

而引起的误差

而且即使丛集地震的空间跨度很大

也适用

有其独到的优点

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利用

该方法研究不同地区的地震精定位

取得了很好的

之一

通过地震定位

可以得到地震震源参数

震源位置的经纬度

深度

发震时刻以及震级

,

效果

该定位方法是由主事件定位方法发展而来

,但

其不同之处是不依赖主事件位置

而是将每两地

是地震

震组成一个地震对

建立观测走时差方程

把时空丛

集的一群地震的中心作为主地震

求解走时方程组

有了震源位置信息

应急救援队才能在第一时隨

到震害核心区域

更多的救助需要帮助的难民们

另外

的地

问题的

地震

预报的部分工作都依赖地震定位的结果

在地震预

刘文邦

2011

得到各地震对的相对位置

相对于

中心的位置

然后还原为绝对位置

地理位置

hypoDD

"

双差定位

其基本原为

根据射线理

报工作中

地震序列的精确定位也能够为余震发生

趋势以及地震活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地震定位

是利用

确定震源

将地震事件

相对于台站%到时表示为沿射

线路径的积分

如图

1

所示

的震中经纬度

深度及发震时刻,

有时还对定位结

果给出一定的评价

地震定位

定位方式可以分

为绝对定位以及相对定位

,目前定位准确度较高的

方法即是

hypoDD

双差定位

方法

是一种相对地

震定位方法

2

hypoDD

原理

hypoDD

双差定位

反演的是一组丛集地震中

每个地震相对于该丛集矩心的相对位置

不需要主

事件

双差地震定位法不仅能象主事件相对定位方

法一样有效地减小由于对地壳结构了解不够精细

基金项目

甘肃省科技计划

17YF1FA124

其中

!

为事件的发震时刻

"

代表慢度

其中

10

王树旺等

:

hypoDD

精定位使用方法

39

震源参数

$1

,

$2

,

$3

发震时刻

"

射线路径及慢度场

是未知的

#

一般方程

1

为非线性方程

为了得到线

性方程将观测到时仇在震源处展开为一阶

Taylor

级数

得到观测到时和理论到时的残差

=

-

厶:

式中

,$%

和是

2

个不同事件到台站

K

的走

,

指观测走时差

黄耘

,

2008

122

,

指理论走时差

该式带入走时方程

便可求得相应震中位置数据

3

计算过程及参数设置

3.1

数据选取及生成事件群

hypoDD

可以处理地震目录

互相关数据

P

S

波的任意组合数据

其目的是利用所有现有的

数据重定位震源

根据

数据的独立性进行

重定位对于评价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一致性和相

对质量是很有用的

这样就可以决定在利用组合数

据时确定各种不同

数据合适的权重站

2

为了避免出现病态二重差分方程组

,

hypoDD

序确保将不同地震事件连接起来组合成地震群

每个群中地震事件之间有一个链接

用每一事件对中观测结果的最小值定义

OBSCC,

OBSCT

分别代表互相关数据和地震目录

数据的

典型的门限值类似于每一事件对的

自由度

即为

8

每一事件含

3

个空间参数和

1

个时

间参数

若采用

P

波和

S

波数据

每个事件对的门

限值必须比实际每一事件对达到的

8

个观测台站

增加门限值可以增强解的稳定性

但这样可能

会将大群分裂成次

降低门限可以在一个单

群中包含更多的事件

可能会降低解的稳定性

但高门限值并不一

重定位的稳定性

因为没

有直接考虑偏导数的展开范围

而利用

ph2dt

选取

地震目录数据则可以保证充分利用展开范围

ph2dt

当生成差分时间数据时

如果

OBSCT

值比选取的

MAXOBS

值大

那么

hypoDD

找不到群

例如

1

个单一事件群

hypoDD

中的

OBSCT

值通常小于或等于

ph2dt

中的

MINLNK

,

以保证邻近事件之间的

hypoDD

中另外一个控制事件之间连贯性的因

子是

事件之间震源的最大允许分离程度

最大

分离程度小

所链接的事件小

可能低震级

hypoDD

中控制距离分离程度的参数为距离的加权

截止

参数

WDCT

WDCC

若分离距离比

第一次迭代计算中给定的

WDCT

值和

WDCC

分离距离

hypoDD

剔除该事件对中的数据

注意

距离截止参数

WDCT

ph2dt

中的

MAXSEP

类似

建议在

ph2dt

中选取一个大

MAXSEP

后在

hypoDD

中用小一点的

WDCT

值试验

以保证

分离距离足够小

同时又能链接所有的地震事件

hypoDD

程序利用减少事件的数量来确定群

,若

hypoDD

前一次的运算中确定的群已知

CID

参数可用于重定位单个的群事件

,

ID

参数允许在一

个事件文件中指定一组事件

属于一个指定的

OBSCC

OBSCT

设为零时

,

hypoDD

的组群功能可以缺省

,

在此模式下

,

hypoDD

认为所

有的地震事件都链接得很好

,

DD

方程组不会出现

奇异

这是可能的

也可能无法实现

3.2

初始条件与解控制

在每次迭代计算过程中

,

hypoDD

将计算走时差

与观测走时差间的残差

每次迭代后更新位

置及偏导数

并根据反演过程中残差的大小及地震

事件之间的差对数据的先验权重重新加权

初始

震源位置由地震目录给定

也可以利用测报的位置

40

甘肃科技

35

或群震中心的公共位置处(在

ISTART

的控制下)

选取中心对于低维空间下的群是合适的

这样对研

究初始位置的变化对解的影响是有用的

#

ISOLV

有两种解DD

方程组的方法

:

奇异值分

(

SVD

)

法及共梯度法

(

LSQR

,

Paige

Saunders

,

1982

)

SVD

法用于检查维数较低的方程组的特性

是有用的

(

取决于计算机运算能力

,

大约

100

个地

震事件

),

因为它提供了有关震源参数解析能力及

有关所数据的大量信息

而且通过计算合理的协

方差代替最小二乘误差

#

LSQR

充分利用了

DD

程组的稀疏性

可以有效地解大型方程组

LSQR

的误差估计较粗略

需要利用如抽样统计

事件群的

SVD

解的方法

行评价(见

Waldhause

and

Ellsworth

,

2000

)

8

LSQR

可以解最小阻尼二乘问题

#

DAMP

为阻尼因子

,

震源位置

值,

阻尼因子的选取主要取决于所解方程组的条件

3.3

数据加权与重加权

对地震

的初始

,

权代码

0

表示权系数为

1.0

,

1

表示权系数为

0.5

,

2

表示权系数为

0.2

,

3

表示权系数为

0.1

,4

~

9

表示权

系数为

0.0

,

这种权转换由程序

ncsn2pha

完成

hypoDD

重定位以及与

ph2dt

HypoDD

无关的震

中都要用到

#

数据的加权与重加权在重定位过程中属关键性步

一般先验权重

(

WTCCP

,

WTCCS

,

WTCTP

,

WTCTS,

以及

种数

)

的选取以及

(

WRCC

,

WRCT,

WDCC

,

WDCT,

溢出数据的截止控制)

的特性已由

Waldhause

and

Ellsworth

(

2000

)

描述过

4

实际应用

本文以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北京时间

2016

1

21

01时

13

分在青海省门源县

(37.68

O

N

,

101.62

O

E)

发生的

MS6.4

地震为例

,

利用

hypoDD

法对其地震序列进行了精定位研究

原始地震空间

分布如图

3

所示红色号

经过

hypoDD

方法计算

分析后

地震分布明显集中

,

3

黑色空心圆

O

余震序列沿

NW-SE

方向分布

,

结合地震现场考

察结果

认为其发震断层可能为冷龙岭断裂和民

-

大马营断裂之间的一条次级断裂

#

3

hypoDD

地震定位前后对比

(

黑色空心圆

为精定位后结果

红色

x

号为精定位前初始结果

)

从重定位后余震事件震中的分布来看(如图

3

所示)

余震优势方向为近西北向

通过最小二乘拟

合得到走向为

147.3

与附近的冷龙岭断裂断裂存接

但与本文给出的震源机制解中节面

I

的走向

(

143

0

)

軒一致

重新定位后

主震位于

3766°N($).1km)

,

101.63

o

E(

±

0.1km)

主震震源深度为

9km(

±

0.1km)

相对

与重定位之前的震源位置

东西向和南

各偏移了

1.13km

,

垂直向偏移了

1km

#

深度分布上看

如图

4

余震序列深度主要集中在

8~16km

范围内

属于较

常见的内陆地区地震震源深度范围

#

4

涂度对比

(

空心圆为口网目录涂度结果

头心圆

为重定位后结果

)

5

结论

hypoDD

地震

位方法是

位方法,

该方法利用信号的走时差反演震源位置

能够有

震源

,

对地

模型的依赖性相对较才

利用

hypoDD

方法计算地震

列震源位置,

以使地震列位置分布更加收敛

震源深度上也更

加集中

可对地震活动性判断与

(

下转第

59

)

10

李继强

:

瞬变电磁与钻探探测在煤巷掘进工作面的应用

3504

59

,

3504

地质

,

41515

进可

,

3504

面采空区及

41525

回风巷

41517

回风下山不存在

7

8

7

3505

回风顺槽超前探放水设计平面图

2

〜口'匕

2

幺士

探测数据

,

选用视电阻率异常值为

10Q

m

,

图中红

色的线条为视电阻率值为

10Q

m

的区域

,

该区域

1

)

由于本次是在马蹄沟煤矿第一次使用矿用本

安型探水仪进行探测

根据以往的探测经验和本次

具有一定富水性

见表

3

3

探测解释异常区特征分析

序号

异常位置横坐标

(m)

异常位置纵坐标

(m)

视电阻率值

(

m

)

异常特征说明

YC1

25

100

50

90

0-60

0-30

10

10

10

1

41515

工作面空巷对探测范围内富

水性有一定影响

YC2

YC3

2

"

异常区域主要由现场干扰引起

,

别是铁器

电磁干扰

60-90

10-30

2

)

针对本次探查的异常区

,

考虑

3504

工作面

皮带巷迎头

41515

工作面于

2001

8

29

日回

结束

煤层顶板跨落形成的导水裂隙对采空区积

水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41515

面采空区存积的可能

性不大

(

上接第

40

)

构造研究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地震精定位是研究

尹欣欣.基于模板匹配和双差定位的地序列完备性研究

[硕士论文

].

兰州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2018.

刘文邦

王培玲

马玉虎

.

2009

年青海大柴旦

6.4

地下隐伏断裂

获得深部介质结构的重要方法

定位后的震源位置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地震的空间分

地震序列的双差法重新定位研究

[J]

.高原地震

,

2011

,

23

(1)

:

24-26.

[6]

郑勇

葛粲

等.山西地震带中小震精确位置及

其显示的山西地震构造特征

[J].

地球物理学报

,

2012

,

55

布特征,

刻画断层在地壳深部的展布形态

反映深部

的地质构造特征

参考文献

[1]

华卫

,

陈章立

,

郑斯华

.2010

4

14

日青海玉树

7.1

(02)

:

513-525

[7]

王未来

昊建平

房立华

.

2010

年玉树

M_S7.1

地震

级地震序列中小地震辐射能量的估计

[J].

地球物理学进

震的双差定位研究

卩].

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

,

2012

,

2012

,

27(01):8-17.

42(07)

:

1037-1046

[2]

[3]

.

江苏及邻区地震重新定位和

[8]

Waldhauser

F

,

Ellsworth

W

L.

A

Double

-Difference

构造特征分析

[J].

地球物理学报

,

2008

,

51(1)

175-185.

李丽

刘剑

付虹

.

澜沧

-

耿马地中小地震精确定位研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the

Northern

Hayward

Fault

,

California

卩].

l.

[J].

地震研究

2011

,

34

(

04

)

$

482-487.

,

2000

,

90(90):

1353-1368.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0)

  1. 暂无评论